凉山地区彝族人很多,饮食文化也带有彝族风味。彝族菜的特色是鲜嫩脆香,虽有油味但不腻嘴,味美无穷。由于彝族多居住在山里,山珍野味的食材被烤、拌、蒸、炖,辅以辣椒、花椒等调味,口味总体偏咸香,辣麻,特色菜砣砣肉、猪肠血米等建议品尝。
黄焖鸡
坨坨肉
藿香鲫鱼
椒麻鹅
水煮回锅肉
砣砣肉是彝族的民族美食,因肉块似砣,又因用手托着吃,故称砣砣肉。选用传统方式自养的、凉山地方品种乌金猪的仔猪为原料,先烧毛猪,然后砍成数块,正宗调料加盐就可以了,有些地区还会加花椒辣椒,但不要太复杂,以尽显猪肉本味。吃时佐以凉山土法腌制的干酸菜汤,越嚼越香,越吃越想吃。
小猪儿烧烤风味独特,备受客人喜爱,让游客忍不住吃了再吃。现在小猪儿烧烤已成为布拖人招待客人、过年过节、乔迁之喜、朋友聚会等活动中必备的一道菜色。所用原料是二十至三十斤之内的小猪儿,把小猪放掉血,拔掉毛,洗干净,切成小块,与蔬菜放在一起搅拌,淋上清油。然后弄好烧烤架,调配好各种作料,按照个人洗好,选择自己的食物放在上面烧烤,待烧烤完成之后,蘸上佐料,味道鲜美,浓香四溢,香味扑鼻,回味无穷。
它的原料是草原乳羊,此羊经常生活在高山上,吃的青草是无害的。制作方法简单,首先用药材研制羊肉,放在烤箱里烤熟,用文火烤制,时间约四十分钟。这样制作出来的牛肉比较干燥,香味浓郁,味道浓烈,有深深的孜然味,造型美观独特。还有一种制作方法类似,但步骤较为繁琐,制作出来的羊肉同样香味四溢。
芝衣又有别名“泡水酒”、“杆杆酒”、“咂酒”,是彝族人民在节日的时候用来待客的一种水酒,别有一番风味。这种酒的原料是玉米、高梁和荞子,将原料磨制之后,加水蒸熟然后倒掉,凉掉之后加入酒曲搅拌,封闭发酵。发酵时间为30个小时左右,之后放入木桶里面,用泥土将口封死。半个月之后开启,要是多放几个月的话效果更好。这种酒喝的时候需插若干麻管或竹管,极具营养价值。
琵琶猪制作时,将猪先宰杀,然后去掉毛、内脏、骨头,抹上调料,用细绳封起来,放在木板上,再在上面放一块木板,压上石头,水分蒸干之后悬挂起来,因为它的形状像是琵琶,所以被称作琵琶猪,味道十分鲜美。猪膘肉的加工、储藏方式独特,整个猪头,除头骨以外的骨头都剔除,然后撒上佐料,缝制成琵琶状,可以存放多年。
建昌板鸭所用原料是西昌当地的一种家禽,通过腌制而成,因为它体积大、个头肥、味道鲜美而远近闻名。建昌板鸭肉质细腻肉软,肉肥却无肥腻感,颜色鲜亮,味道鲜美,极富营养价值。尤其是鸭肝,不管是炒,还是蒸,还是腌制,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。因为一向有“一宝蒸肝九室香”的说法,所以它又有一个美称,叫做“大肝鸭”。
吹肝是鹤庆的特色食品,吹肝别名又叫做吹肺,是藏族所独有的一种腌肉方法。吹肺所使用的肺是新鲜的肺,吹气时从喉咙口吹,一边吹一边用手拍打,让它不断扩大,然后再加入适量的食盐、辣椒面、草果粉和蒜泥,加入开水,调成乳状,用汤匙灌入肺内,边灌、边抖、边吹、边打,大概需要重复五六次。味道鲜美,肥而不腻,凉爽开胃,是一道很好的凉菜,可以保存较长时间。
回锅肉属于川菜,是川菜的传统菜色。水煮回锅肉的原型是传统意义上的回锅肉,经过发展演变,成为了麻辣的回锅肉。所用原料是肥肉瘦肉相结合的猪臀肉,肉刚煮熟的时候,切成肉片,放入锅中翻炒,然后像做水煮牛肉一样制作。这样制作而成的回锅肉肥而不腻,味道鲜美,香气四溢,麻辣味浓厚,享有很高的知名度,价廉物美,备受人们的喜爱。
椒麻鹅选用西昌本地优质大白鹅,配以清淡爽口的椒麻味。成菜具有咸、麻、鲜香、味性不烈、刺激性小的特点。
藿香鲫鱼肉质细嫩,肉味甜美,营养价值很高,是夏季消暑祛湿理气开胃菜。
坨坨肉是一道彝族居住地区传统的美食,彝语称“乌色色脚”, 意思是猪肉块块。因其每一块肉的重量均在二三两上下,成“坨”状,故名。是迪庆彝族的主要煮肉形式,将猪肉或羊、牛肉砍好,用热水煮熟,不下任何佐料,包括盐;肉熟后捞起,再撒蒜水,盐及花椒等即可食用。
黄焖鸡米饭又叫香鸡煲,浓汁鸡煲饭。主要食材是鸡腿肉,配以青椒、香菇等焖制而成,味道美妙,具有肉质鲜美嫩滑的特点。
土笋冻应该算是厦门一带特有的路边小吃了,
邛海
螺髻山旅游景区
泸山
西昌卫星发射中心
邛海月亮湾
泸沽湖女神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