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美食闻名天下,尤以苏式面点和苏式小吃较为出名,苏州美食精工细作,选材考究,是中国东部传统饮食文化的中心。苏州有很多美食街,小吃更是不胜枚举,都较为偏甜,是有“南甜”的风格。
双凤肥羊大面
刀鱼馄饨
长江四鲜
桂花鸡头米
响油鳝糊
双凤芋艿,又名紫梗芋艿,简称水芋,亦称香子芋。历史上分布于太仓市双凤、祈毛一带。其特点是形状腰圆,皮黑毛多,紫芽紫梗,肉色白净,软滑香美,酥而不腻,为蔬菜中之佳品。用其制作的“桂花糖芋艿”更是风味独特,令人唾涎欲滴。也是中秋节上海、苏州等地的节日传统。
张家港市凤凰高庄豆腐干始于清咸丰年间,已有100多年的历史。
这种面是常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面点,有“素中之王”之称,兴福蕈油面在常熟是出了名的。蕈,是一种野生菌,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。
袜底酥”馅芯制作精细考究,原料配比严格。同时“袜底酥”烘烤技术性很强,烘烤时师傅须一步不离地守在职边盯住 炉膛,直到酥饼呈现鲜亮的光泽、散发出清香时才出炉,这样烘烤出来的“袜底酥”一层层薄得透明,吃起来松脆爽口。
周市爊味酱鸭,简称爊鸭,是昆山著名特产之一,其特点是色、香、味俱佳,有“一家爊煮,满街飘香”之誉。 周市爊鸭,源远流长。1999年,周市爊鸭被评为江苏省名菜。
昆山“北有巴城大闸蟹,南有石浦全羊宴”,石浦羊肉在昆山、上海周边已经声名鹊起,“石浦羊肉赛人参”,石浦全羊宴的冷盘有羊肚、羊肝、羊心、羊眼、羊耳、羊舌、羊鞭、羊杂碎、白切羊肉等组成,其中白切羊肉是石浦羊肉中的招牌菜,不加任何佐料烧制而成的白切羊肉,只要蘸上一点盐花或是鲜酱油,羊肉入口润滑,没有一丝膻味,只有醇香,慢慢细品全是鲜、香、肥、嫩的至真美味。
三味圆,俗称汤面筋,用水面筋作皮,馅芯以鸡脯肉、鲜虾仁、猪腿肉加葱、姜、黄酒等调料剁细精制而成,在鸡汤内煮熟,皮薄馅嫩。晶莹别透,集点心、菜肴、鲜汤为一盆。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品尝后,即兴挥毫题词:“江苏昆山周庄三味园。味兼小笼汤包、馄饨之长,天下美味也”。
血糯米为常熟特产,米粒殷红如血。莲子血糯饭制作时加入桂花、蜜枣,以及白糖莲芯。糯米饭是紫红的,莲芯是洁白的,吃一口香甜怡人,还有补血的功效。
阳澄湖的大闸蟹可算是昆山一绝,有很多名人为吃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而特地到昆山一游。当地人有种说法,农历九月吃雌蟹为好,而在十月吃雄蟹则更好。
青团子从前是江南地方清明节扫墓用的祭物,皮子粳糯混杂,馅心酿制粗糙,一般为农家自食。传说清朝末年,正仪镇有个叫赵慧的女子,发现一种酱麦草是做青团子青汁的好原料,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团子更为柔软细腻,又不粘牙,存放数天不破裂、不发硬、不变色。
万三蹄出自明代富翁周庄沈万三的家里。相传江南巨富沈万三“家有筵席,必有酥蹄”。
毛豆是黄豆青荚时的称呼太仓毛豆较有特色的有四种:大水白、大蒜黄、八月王、“牛踏扁”。
拖炉饼是张家港市杨舍、塘桥两地的著名传统风味小吃。据今已有150多年历史。是用两只炉烘烤而成,下面一只为底炉(平底),上面一只为顶炉(尖顶,呈锥状),烘烤时二只炉同时加热吻合,并以顶炉的热量将饼吊熟,大有顶炉拖底炉之势,故称拖炉饼。
常熟支塘酒酿饼,是春天的时令食品,以当地的冬小麦和酒酿为主要原料。酒酿用以作药,可活血行经,散结消肿。支塘酒酿饼有荤、素之分,品种主要有玫瑰、豆沙、薄荷等味。
奥灶面出自奥灶馆,位于现亭林路,已有近百年的历史。
作为苏州地区风味美食,江南各地一直将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,同时也是苏州地区的传统名菜。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,厨师做的鱼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。后来苏州官府传出乾隆在松鹤楼吃鱼的事,此菜便名扬苏州。制作方法:用鲤鱼剔除骨头,鱼肉纹花,腌后上蛋黄糊,入锅炸熟,浇上糖醋卤汁。口感独特,入口细滑,外脆里嫩,酸甜可口。
土笋冻应该算是厦门一带特有的路边小吃了,
留园
虎丘
周庄
拙政园
苏州寒山寺
七里山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