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门峡地处河南,又紧靠山西,面食非常地道美味。三门峡的美食、小吃颇负盛名,主要包括:三门峡麻花、观音堂牛肉、脂油烧饼、大刀面、水花佛手糖糕等。三门峡夜市也非常的红火,比较有名的是文化宫夜市。
三门峡麻花
水花佛手糖糕
甑糕
大刀面
脂油烧饼
采用鸡蛋和黄酒酒糟加工酿制而成。传说是晚清时浙江绍兴一个酿酒师傅把这种工艺传到了陕州。它用料严格,工艺讲究,成品蛋蛋心呈红黄色细腻糊状,无硬心,有蛋香、脂香、酒香等多种香味,味悠长可口,风味独特。成品蛋宜存放于清凉处,随吃随捞,食时去壳,加香油少许,是豫西有名的风味食品。
观音堂牛肉,产于陕县观音堂。用料严格,制作方法独特。经过复杂工序做好的观音堂牛肉,色泽鲜艳,酱香浓郁,咸味适度,肉嫩可口。 此菜的制作过程颇为繁复:先将牛肉腌制好,再放入大锅内煮沸,边煮边加入适量的茴香、丁香、白芷、姜、蒜、辣椒等。
又称石子烧饼。因用豆石在鏊上面垫底烙熟而得名,其历史源远流长,兼有原始的制作方法,是灵宝、卢氏的一种别有风味的食品。主要原料是:面粉、猪油、小油(植物油)、食盐、大料、花椒、葱等。石子烧饼外观焦黄鲜亮,中凹边突,活像一个椭圆形的小金盆,咬开后层次分明,外酥内软,咸香可口,经久耐贮。
脂油烧饼,简称脂油饼,三门峡名小吃。 原料:面粉、葱花、猪油、盐 外形:扁圆形,螺旋纹,焦黄,撕开可以看到内层层次分明,每一层都很薄 口感风味:外酥内软,香软可口 吃法:可以撕开用筷子夹着吃,也可以整个一起吃。吃的时候配上一碗粥或者一杯豆浆。
大刀面,名字和名气的由来皆在于制作这种面所使用的工具:长3尺,宽5寸,形如铡刀,约有十九斤重。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,一个身披大白褂的师傅,手持形似青龙偃月刀那样的工具,在案板上剁切,场面够暴力够瘆人。幸好案板上是面团。所以有传言说大刀面的经营者姓关。 大刀面的工具虽然够粗糙,但是师傅的刀工却精细,所以切出来的面要细就细,要宽就宽,细的跟挂面一样,宽的有韭菜叶那么宽。看您喜欢哪一种。 关于面的配菜与作料,根据季节的不同也有所区别。夏季多以凉菜辅食,冬季多以鸡蛋、肉丝炒热拌着吃。
甑糕,外号水晶龙凤糕,有几百年的历史。甑,是一种古老的炊具,底部有孔,用来蒸食物。 原料:糯米、红枣(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红豆、葡萄干等) 外观:色泽诱人、红白相间 口感风味:软糯粘甜、枣香浓郁 吃法:可以热着吃,也可以冷着吃。 适宜人群:一般人群皆宜,贫血者尤宜,肠胃动力不足的人少吃,老年人少吃,因糯米不容易消化。
水花佛手糖糕,三门峡传统小吃。相传为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时逃离在外,地方官借机献媚邀宠时所献上的一道点心,深得慈禧欢心,由此得名。 外观:表层面粉堆砌起泡,色泽红亮、状如佛手 口感风味:外酥内软、香软可口、不黏不腻。
源于陕县大营麻花。解放后,大营麻花经三门峡市饮食服务公司厨师蔡天贵改进,制作技术和配料工艺大为提高,形成独具一格的"三门峡麻花"。这种麻花长尺许,色泽柿红透亮,有棱角,香甜可口,黄焦酥脆,久放而不干,营养价值较高;1960年,周恩来总理视察三门峡,品尝后风趣地说:"这麻花没有牙的人也可以吃澳!
土笋冻应该算是厦门一带特有的路边小吃了,
双龙湾
三门峡大坝
仰韶文化遗址
函谷关
豫西大峡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