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南地区的旅行基本是行进在回民聚集区和藏民村寨里,饮食风味独特,但相对人娇生惯养的胃无疑是个考验。对于合作、迭部这样的地方,则和甘肃境内大多数地区口味相同。至于食品的价格,有个规律是越偏远价格会越贵,这与运输上面的花销有关。
甘南藏包子
蕨麻米饭
糌粑
酸奶
酥油
血肠的制法是;把切碎的肉丁、脂肪、调料和血拌匀后灌进小肠,放到开水锅里一涮两滚。不等肠内的血完全凝固就捞出,捏住两端边吃边吮,味道鲜美。吃血肠有益气补血的功效,妇女产后一般要宰杀羯羊,吃新鲜肉和血肠,以滋补身体。
将茶砖在清水中煮沸,再倒进牛奶,根据口味可以添加一点姜片或青盐,当煮的奶茶溢出茶壶时,即可饮用。奶茶倒入碗中,颜色白里透黄,味道既不是纯牛奶味,也不是茶水味,茶水和牛奶混合在一起,喝起来清香可口。而且还能溶解脂肪、消食解腻,清脑提神、止渴生津。 藏族地区有句俗语:“宁可三日无粮,不可一日无茶”。由于藏族人民常年食用肉类、糌粑等酸性食物,缺少蔬菜、水果,人体缺乏碱性。常喝奶茶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。
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奶油,营养价值很高。牧区吃糌粑、“都玛”都离不开它。过去提取酥油由于工具简陋,完全用手工操作,不但劳动强度极大,也不卫生。现在牧区已逐步用上了奶油分离器,劳动强度已大大减轻。牛奶提取酥油后的液体叫“达拉”,可以用来制干奶酪,也可饮用。
农区也叫“卧奶”。将鲜奶煮热,晾至微温,加引子装罐,用皮袍或棉被包裹,在恒温下发酵5—6小时即可食用。酿好的酸奶状如豆腐脑,洁白细嫩,入口微酸、清凉而略带酒香,加红糖、砂糖食用更佳。具有消暑、活血、舒筋、补肾、消食、健胃等功效。
糌粑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传统美食。它是将炒熟的青稞用手磨加工成面粉,吃时加上酥油、干奶酪和茶水,在碗里用手拌匀,捏成团状食品。糌粑易于保存,便于携带,吃法简单,味香耐饥。不管走到什么地方,只要有水就可以吃上喷香可口的糌粑了。
配料大米、蕨麻、白糖、酥油。制作方法现将大米、蕨麻分别煮熟,一样一半盛在碗内,在撒上白糖,浇上酥油汁。食用时边搅边吃。味具有甜而不涩,油而不腻的特点。其他藏族群众视之为团员和睦的象征性食品,设宴待客时首先上桌。
在甘南藏族自治州,有一种别具风味的民族面食——甘南藏包子。甘南藏包子,又称“卓华包子”,因形如牛眼睛,又有“牛眼睛包子”之称。它外皮雪白薄亮,透过包子皮,里面的馅子清晰可见,只见肉如玛瑙,菜似翡翠,红绿相间,煞是好看!吃时需先从顶端吸吮包子内的油水,然后食之。如果拿起包子就咬,就会油水四溅,使人狼狈不堪。 甘南藏包子制作精细,工艺有独到之处。就以制包子皮为例,它不象一般的包子皮需用擀杖擀制,而是将白面烫好后,用手捏制。甘南藏族人民大多都有一手捏制包子皮的高超手艺,一次可捏制成4至5个大小相等、薄厚均匀的包子皮。包好的包子大小如核桃,均匀整齐,顶端有旋涡,外形十分美观。藏包子因体积较小,一般放置在旺火上蒸制15至18分种即熟。用筷子把包子夹入盘内,佐以蒜泥、醋、酱油、辣子油、吃起来油而不腻,软嫩可口,鲜美异常。
土笋冻应该算是厦门一带特有的路边小吃了,
拉卜楞寺
郎木寺
碌曲尕海
桑科草原
扎尕那景区
天葬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