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人好食,尤其偏爱酸辣食品,对川味菜肴和火锅更是情有独钟。市内各大名菜佳肴和民族风味餐饮一应俱全。兰州市已开设有许多的小吃街,专营兰州及外地的各种风味小吃。街上还设有各种较大的中高档次的酒楼,可供食客选择。
灰豆子
甜醅子
黄焖羊肉
酿皮子
韭黄鸡丝
汤较少的牛肉面
兰州糖锅盔一定要吃刚刚烤出来的,一定要轻轻的咬下去,切忌大口,因为里面非常烫的红糖很可能烫的你叫。咬开一个小口,冒着热气的红糖就流出来了,小心的吹一下,感觉稍微凉了一点,舔一下热乎乎的红糖,甜到心坎里。混糖锅盔一定要趁热吃,和着红糖的白面皮,特别的香。过去,兰州人每到中秋节,家家户户都会自制月饼,延续至今,就是兰州特有的油锅盔、糖锅盔。如今,在一定意义上它也被称作为兰州月饼,这种特殊的月饼经过烙制而成,主要是在发面当中包裹上核桃仁、白糖、葡萄干、花生仁、黑芝麻、果脯等馅料,然后制作成饼状,并在其表面捏出不同的花纹,*后在鏊子里烙熟即成。
“麻食子”既可用小麦面制作,亦可用荞麦面制作。专用荞麦面和成面团,搓成筷子粗的条条,掐成蚕豆大的面剂子,放在新草帽边上,一搓一个内空外花的面卷儿,放在锅里煮熟捞出,拌了盐、醋、油和腌制的蒲公英,然后氽入羊肉臊子汤,再把原先做好的三丁汤(红萝卜、洋芋、豆腐)合在一起调食,调点油泼辣子,不光外表好看,吃起来清香可口,味道鲜美,盛在碗里似颗颗珍珠玛瑙,又像流光溢彩的粒粒雀蛋,瞧着垂涎欲滴,吃着两腮泛红。难怪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1955年在杭州吃了一次荞麦“麻食子”,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后来他还特意赋诗一首,称赞麻食子色味纯正,清香诱人,诗云:“惠我荞麦面,回思五五年,深情心已醉,美味助加餐。”
兰州的豆腐脑和北京的不一样,不浇现成的卤汁,而是放榨菜,盐,酱油,味精,香油等现调。
特点是用油炸冻豆腐、和多种素菜混以牛肉面原汤勾芡,文火慢煮,浇到新出锅的面条上,配以几大块牛肉及蒜苗香菜辣椒油。分为凉卤面和热卤面,凉卤面是把煮好的面条捞出锅后,放在案板上晾凉,注意要搁点油,再用筷子不断的抖动面条,防止面粘在一块。凉卤面关键的就是卤汁,兰州人叫“卤子”,是拿胡萝卜、土豆、豆腐等蔬菜切成块后煮成汤再勾芡做成的。把做好的凉面盛在盘子里,浇上卤子,再放蒜泥、辣椒油、醋,就可以吃了。热卤面就是面条是现煮的,不用放在案板上晾凉。
麻辣烫起源于四川,后传入兰州,兰州的麻辣烫和四川的还是很有区别的。兰州麻辣烫只要有个大点的铝锅就能烫个热火朝天。烫的材料和四川的也很有区别,兰州麻辣烫比较有特点的比如宽粉、土豆之类,宽粉就是由兰州当地淀粉做成的如皮带般宽的粉条,而土豆也是甘肃本地的特产,在黄土高原上因为缺水其它作物很难生长,但是土豆却个大质好。宽粉出锅后变成半透明状,泛着辣椒和牛油的光泽,特别耐嚼,对进餐着的咀嚼肌是很好的锻炼,从经常有人贪吃烫伤舌头和上火来看,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。土豆切成片状,多煮一会,就会很面。
将面粉加水合成软硬适中的在面团,然后将面团搓成一根根的粗面条,用手指沾少许清油把粗面条压扁,一层层放在盘内,用湿布盖好,醒一会儿,即可揪面片了。要揪出的面片如同指甲,俗称“指甲面”。将揪好的面片煮熟捞出备用。在煮面片之前,另锅炒菜。一般是爆炒的细羊肉丝,内加蒜苗、粉条、花椒粉等佐料;也可加点菜瓜、茄子、白菜等青菜丝。将煮好的面片放到炒好的菜中,同炒片刻,加上酱油,即可食用。食时可根据各人口味,加点辣椒酱或醋等调味品,则更味美可口。特点:味道鲜美,爽滑适口,营养丰富,易于消化,老幼皆宜。
兰州烤羊肉是用临夏东乡的羊肉作为原料、撒上西北特有的调料孜然粉、辣椒面和盐,在木炭火上烤成的。兰州的烤羊肉一定是顺着丝绸之路从新疆传过来的,和新疆的烤羊肉相比,兰州烤羊肉相对秀气一些,肉块没有新疆的大,肉质也相对嫩一些。兰州的烤羊肉还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在烤的时候要加羊汤,也就是“灌汤羊肉”。
油炒粉为用卤猪油炒制的凉粉。凉粉为夏令应时佳品,可以充饥解渴,去燥消暑。在冬春之际,油炒粉热气腾腾,则更合时宜。先在乎底铁锅内烧开卤猪油,再把切成麻将牌大的方块粉分次放入锅内,加糖色、葱花、精盐,不断翻炒,直至金黄烫热,即可盛碗备食。依各人口味,调以辣椒油、麻酱、陈醋、蒜汁、精盐,即可食用。
同拉面一样,凉面也是兰州人的特色面条小吃之一。 兰州小吃凉面较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勾芡过的素汤,里面有各类时应的青菜,加之芥末等凉性调料的应用,特别能勾起夏天厌食的胃口,当然味道肯定会令您满意的,由于面条是用盘子吃的,调料和汤较多,进食时应该先喝点汤水,免得汤水撒出来。其实兰州小吃凉面在冬天也是可以吃的,那时的素汤将变成热的。据说有的卖凉面者手法奇异,能将其实并不多的面条蓬松到极限,使人以为好大的一盘。
棒棒鸡,此菜原始于乐山汉阳坝,取用良种汉阳鸡,经煮熟后,用木棒将鸡肉捶松后食用。制作时用棒打,是为了把鸡的肌肉捶松,使调料容易入味,食时咀嚼省力。棒棒鸡美味的烹制确别有技巧。一是妙在煮鸡,煮前要用麻绳缠上腿翅,肉厚处用竹扦打眼,使汤水充分渗透,以文火徐徐煮沸;二是以特制的木棒将煮熟的鸡肉拍松,撕成粗丝入盘,利于调料入味;三是以众多调料调成的味汁,浇于鸡丝上,使鸡丝分外鲜美香嫩,有浓郁的香甜、麻辣味。
牛奶鸡蛋醪糟,顾名思义,就是用牛奶、鸡蛋、醪糟一起煮制而成,是金城兰州比较流行的美食,*食用牛奶鸡蛋醪糟的是甘肃临夏人,后传入兰州。首先把醪糟放在牛奶中烧开,打入鸡蛋花,并撒入葡萄干、枸杞、花生、白糖等,其成品黄白相间, 奶和米酒的香气真让人陶醉,吃起来蛋花柔软, 滑嫩爽口,香甜略酸,真是色香味俱全,各种干鲜果星星点点,色彩斑斓, 能窥其一斑之人,便觉口水四溢,实乃罕世佳肴。而且营养丰富,容易消化吸收、有助消化及增进食欲,提神解乏,美容养颜,还可以减肥呢!
在兰州,把冻梨做成汤水甜食,叫热冬果。冻梨,甘肃省较多,以皋兰什川、兰州西固较优,富含果酸、柠檬酸、蔗糖等成分,有清热、润肺、止咳化痰、养身祛疾等功效,是西北水果中的一种特殊水果。上百年来热冬果是兰州人喜食的街头小吃。兰州地气干燥,热冬果乃冬季下火之佳品。每年初冬,兰州街头卖热冬果的小摊便随处可见。煤火炉上放一特大砂锅,煮着黄橙橙的大梨,热气腾腾地散发着淡淡的药味和清香。遇到下雪天,吃碗热冬果,浑身的温暖舒畅如漫天的雪花般飘散开来…… 相传1300多年前,唐朝宰相魏征之母,因病咳嗽不止,欲求医,又畏药苦。魏征自幼就孝,深知其母爱吃梨,便叫卜人把梨汁与研成粉末的草药熬成膏,味甘而醇,魏母服后不久康复。
臊子面是兰州著名的传统面食。据说是由唐朝的“长寿面”演化而来,成为老人寿辰、小孩生日及其它节日的待客佳品,含“福寿延年”之意。臊子面做工考究:先用猪肉、黄花、木耳、鸡蛋、豆腐、蒜苗及各种调料做成臊子。再用碱水和面,反复揉搓,然后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,用菜刀切细,在锅内煮熟。食用时,先捞面条,再舀臊子,汤多面少,则臊子鲜香,汤味酸辣,面条细长,筋韧爽口。
羊杂碎是由羊的心、肝、肺、胃、肠等原料混合烩制的。制作羊杂碎讲究“三料”、“三汤”、“三味”。“杂碎三料”又分主料和副料,正宗的全羊杂碎之主料(又叫三红)是心、肝、肺,下锅的时候切成碎丁或薄片;三副料(又叫三白)是肠(生油的)、肚(生味的)、头蹄肉(架碗充数的),下锅时要切成细丝和长条。一碗羊杂碎,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。“杂碎三汤”有如下说法。居家过日子,买上一副羊的五脏,下锅煮好,连汤带水地热热吃起来,这叫吃“原汤杂碎”,味道体现在鲜美清淡上。怕杂碎有五脏异味的人家是先将洗好羊杂碎锅里氽一下,把汤扔掉,再将杂碎蒸熟切好,重新入锅添水放调料煮一下,盛到碗里,这叫吃“清汤杂碎”。由于是蒸熟的,味没入汤,食者味道全从对杂碎的细嚼慢咽中得。吃羊杂碎还少不了三种调料,一是香菜末,二是辣椒油,三是食盐。食者坐下来,或爱清香爽口的,或喜辛辣热麻,或好咸中得味。总之,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自行调兑碗中的汤。羊杂碎汤的热量很足,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,一碗杂碎汤还未下肚,周身变热起来,冬日的寒气顷刻间被驱散。
浆水面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。广泛流行于兰州、天水、定西、临夏等地,而以兰州的较为考究。浆水面先要制作浆水。把芹菜、箭杆白菜、莲花菜煮熟,投入面汤,加上浆水酵子,盛入缸内,放在温暖处发酵三天,即可制成清酸可口的浆水。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,能清暑解热,增进食欲,为夏令佳品。三伏盛暑,食之,不仅能解除疲劳,恢复体力,而且对高血压、肠胃病和泌尿病有一定的疗效。兰州人吃浆水面是极为讲究的,首先取一盆清浆水,另用炒勺放少许菜油烧热,在油中放花椒数十粒,生姜一两片,炸出香味后去掉花椒生姜,再炝葱花倒入浆水中,加盐适量,撒上香菜末待用;然后用另一只锅煮好面条,浆水一定要配手擀面才好吃,面条擀得要薄,切得要细,出锅沥水,将面在凉开水盆中漂冷,捞入到每个人的碗里,随后浇上浆水。 清末兰州进士王煊所写(浆水面戏咏),颇能道出浆水面的绝妙之处:“消暑凭浆水,炎消胃自和。面长咀嚼耐,芹美品评多。溅赤酸含透,沁心冻不呵。加餐终日饱,味比秀才何?”
土笋冻应该算是厦门一带特有的路边小吃了,
中山桥
甘肃省博物馆
白塔山公园
黄河母亲像
水车博览园
五泉山公园